第五百一十六章 归仁铺之役(1 / 2)

对于侬智高的南天军狄青已非常了解,这主要是当初进驻南天军的河西军校观察团所提供的详细情报。

虽然他们早已离开南天军,但对南天军的打法,战力,单个士兵的技战术水平,甚至是后勤保障都十分了解。

就冲这点,狄青已经能做到知己知彼了,再加上河西精锐斥候的不断汇报消息,他已经能准确判断出敌军动向,侬智高正率领大军向昆仑关浩浩荡荡的赶来。

关城之上的城防已经全部被南天军所接管,不光如此,还留下一部分南天国的守军作为掩护。

按照时间推算,当侬智高抵达昆仑关时,正好赶上午夜,这对迷惑敌军有着更有利的条件。

为了计划成功,狄青不得不把一部分精锐留在昆仑关,自己率军前往归仁铺布阵待敌。

夜战对于河西的军队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他们经常训练的内容和科目,隔三差五的紧急集合已经让他们适应了夜晚作战的环境。

何况这次狄青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和参谋司的人在舆图上将能想到的所有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就连侬智高在被伏后会做出如何的反应也都在计划之中。

战争的胜利与否在河西这边已经不再是深不可测的随机事件,相反而是有着大量的信息可以收集,有着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更有着训练有素的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设伏的南天军本就信心满满,当侬智高率领万余人抵达昆仑关时,城墙上的守城士卒立刻放行。

没有多余的文书,没有所谓的徽记印信,只是在看到侬智高的大军抵达后他便请求城上的南天军大开关门。

如此轻率的举动让留下的排长戚良文颇为怀疑,或许是看到了他面露杀机的模样,守军的头头立刻谄笑着说道:“天军误会,非是小人使诈,实乃昆仑关一向如此,能率领万人而来的除了南天国的大军便没有旁人,若是宋军突袭而至,我等自然能识其破绽……”

戚良文狐疑的看了看他,又转头看向关城之下开始暴躁叫骂的人,最终还是选择相信,眼下不信也得信,可不敢贻误战机。

可就当戚良文觉得眼下已经够扯淡的时候,侬智高所部却更为扯淡的进入关城,不光长驱直入,甚至对关城上的防备毫不在意。

安南军的将士几乎是看着侬智高所部从他们脚下穿过的,百十来个人面面相觑都觉得这场景不可思议。

待敌军走远后,戚良文第一时间便骑马向边上的古沥山,那里有狄青特意留下的五百伏兵以及部份辎重。

狄帅早已交代过,只要侬智高穿过昆仑关便立刻在关隘之后布制大量地火雷,务必利用这五百人将昆仑关变成一道绝壁。

戚良文等人当然知道他们的作用,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留下之前他们早已将准备好的遗书交给了狄青,如果战死也好把最后的话告诉家人。

地雷,铁蒺藜,绊马索,陷马坑,地刺,都被布置好,戚良文甚至带着五百人利用工兵铲在地上挖掘出一道不算宽也不算窄的壕沟,再在其中布制上削尖的竹刺。

最后只需要一些细软的竹篾和枯草,便能把这道杀机重重的陷阱变得细不可查。

一切准备就绪,戚良文才扭头看向归仁铺的方向喃喃自语:“狄帅伏兵归仁铺,背后不远便是南天国的金城寨,这是置于死地而后生吗?”

“金城寨?不足为虑,就算与侬智高决战,金城寨里的那些人也不敢出战偷袭,倒是很有可能坐看战局走势,若狄帅胜了,必定归降,何况狄帅又不可能败!”

边上的副手笑眯眯的说出自己的分析,戚良文微微点头,这话倒是没错,以金城寨的实力能够坐山观虎斗便以是运气,拢共五百人若真敢偷袭大军,安南军只需二三百人便足以让他们覆灭。

只不过现在的戚良文没有时间担心即将发生在归仁铺的战事,相反而是派出了手下最为老练的斥候向东游弋。

侬智高是被宋军给逼回来的,显然东面的宋军来势汹汹,虽然没有河西的行军速度,但也不会晚的太久。

戚良文比谁都清楚,现在的昆仑关以是死地,东面有宋军,西面有侬智高所部。

若狄帅不能率领安南军快速击溃侬智高,那自己这里就算再多一倍的人也不一定能守住。

事实正如他所料的一样,斥候在昆仑关以东百里发现了广南西路安抚使孙沔所部。

好在这是一支纪律极为涣散的厢军,他们的出现也是赶鸭子上架的走过场,为王尧臣以壮声势,真正战力低的拉胯。

归仁铺地势平坦,四周几乎没有高地,在这里布阵最大的好处便是视野开阔,同时方便迂回侧击。

安南军多为河西老兵,几乎都是上过沙场在西北同党项人作战过的,并且其中不乏一些远征过黑汗国的老兵。

由这些老兵所组成的安南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不弱于西烈军,连最大的问题“磨合”都被狄青这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给弥补上。

所以就算大战在即,军中却毫无慌乱,所有人都在令行禁止,按部就班。

步卒依旧利用箱车组成掩体,只不过这些箱车已经被改良的可以缓慢推进和移动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