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魔中大魔(1 / 3)

致命武库 陈风暴烈酒 1669 字 1个月前

第130章 魔中大魔

曾国荃脚步疾走,用大袖护住墨玉灯盏,防止夜风将诡异的绿火给吹灭,火焰上空,一枚靛蓝的珠子,浮浮沉沉,透着邪性。

那灯盏里的灯油,尽数是殷红血液。

曾国荃脸色苍白,眼窝深陷,宛如冠玉,风流倜傥的脸庞,此刻几乎瘦得脱相。

“那贼厮好生厉害,临淮军也确实是胆大包天,他们怎么敢?怎么敢,截杀于我。”

曾国荃自是认出了林动相貌,戴个面具,就能伪装?

世间哪有这等好事。

随着身体中力气流逝地越来越多,曾国荃心知逃走无望,他这会就算能够跑进大的城市,再用百年的老参续命,那也是无力回天。

此番伤到了根本,纵然有龙气硬撑,可就算活过来,至少也要丢二三十年的寿命。

他若是白发苍颜,成为一介老耄,朝廷如何用他?

大哥又如何用他?

心中念动即此,曾国荃一咬牙撕扯开身上的锦袍,也不再逃了,干脆利落书下一行血书——临淮军害我,杀人者,林元觉!

曾国荃不住喘息,胸膛好似破裂了的风箱。

倘若有人在此,就能见到,曾国荃的精气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皮肤紧紧贴着骨头上面,骨骼与皮肤中间的那一部分血肉,就好似被某种恐怖的鬼物给吞吃了一般。

灯盏上的烛火,越来越旺。

呼!

曾国荃吹响了号声,夜空中一只瞧不出模样的大雕,抓起破碎的布片,朝着西南方向飞去。

……

万里之外。

鸱吻镇宅,朱墙黑瓦,明黄柱子,檐角挂着的一串风铃叮铃铃作响,风把远方的思念传递了过来。

曾国藩眨巴眨巴眼睛,忽地感觉到有些劳累,这些年南征北战,老曾算是习惯了晚睡早起,现在应该是快三更天,或许更久。

没精神的时候,老曾强提了一口气,他顺手一拨,拿起鼻烟壶。

“就吸一口,一口。”

曾国藩默默念叨着,正欲点燃烟草……常年放在书桌上的《智囊全集》被风翻动,夜风正巧把书翻到新签子的位置,书签上的笔墨透着三两行小字。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士人读书一要有志,二要有识,三要有恒。”

……

曾国藩目光不由一凝,他最近因为和临淮军袁三甲交流有感,正打算补全自己的第三句格言,同样算是为大清效力,便是让他三分又何妨。

老曾打算写的第三句是——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袁三甲既然想要在未来战场上,分润一笔天京战果,只要他听话,乖乖让出苏州府,湘军便是丢两根骨头给他又有何妨。

这第三句格言,老曾本是打算收录进《冰鉴》以养神通。

可这个时候,不知道为何,心绪突然变得不安宁了起来。

曾国藩下意识掐指一算,蓦地,脸上的表情怔住,一双倒吊的三角眼,凶光潋滟。

蟒是无角龙,黑鳞蟒又叫癫龙,赖皮龙,听起来并不如何,可这好歹也是,足足可抵三百六十多刻的龙气,王爵贤人至人之命格。

再进一步,作祖称宗,登顶九五,也未尝不可。

他快步推开房门,就见天上挂着一轮纯粹无比的银白月盘。

这轮银亮圆月竟给人一种无比清澈剔透的感觉。

“我命理崇玄色,老天爷竟挂一轮白月,这是五亲离走之征兆,可遭逢厄运的又会是谁呢?”

曾国藩眉目紧皱,心忧不已。

他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两次夺情起用,倘若再丁忧一把,别说封圣的金身,死后能不能被定鼎为贤,都在两可之间。

“二四秋举二七进,八八升迁六四人,三生有幸兴门庭,一元复始会玉真!”

【二十四中举人,二十七中进士,八年京官连升八级,活到六十四岁,三生指三次投江未果,却兴盛了家门,一辈子到头了,就去天宫拜会文昌帝君。玉真即玉真庆宫,是帝君居住之所。(代指文昌帝君)】

仰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曾国藩想到曾经见过那位号称不语僧的禅师。

那个守了一辈子戒律的老和尚,却在人生终点,修成罗汉之际,破戒为自己批命,就此圆寂,连舍利子都烧不出一颗。

老和尚付出如此的代价,这命理就不应该出错的?

然而,现实却是走向了和命理不同的轨迹。

“难啊,难!”

望着那银白月盘,曾国藩此时就好似吞了一只臭鸡蛋般地难受,有东西堵住了嗓子眼,搞得他说不出话来。

最终,老曾晃了晃头,又安然坐回自己的位置,继续看起了发审局送来的条子。

发审局是绕过衙门组织,下放权力给地主乡绅办事情的一个机构。

正常来讲命案什么的,都得送往官府走一遍流程。

到了曾国藩这里,不用这么麻烦。

若是乡绅地主,怀疑某某贫农有可能是叛逆,是太平军,那就直接派兵镇压就完事。

老曾的屁股一直很正,那就是和广大地主坐在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