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罗斯福:我要在美利坚实行科举制!东西方双向奔赴!(1 / 4)

这样一比。

朱厚照更加明白了。

他们这边的聪明人都来当官了。

因为他们留了科举这条路。

而西方因为没有科举,其他大部分聪明人不得不走其他路,反而让他们走出了康庄大路?

【美世宗·罗斯福:其实,我认为杰斐逊总统说的这个也很有道理,也可以拿生产力来举例。智慧也是一种生产力,东方把更多的智慧放在了进入权力机构这条路上。我们西方因为进入权力的路被堵死了,更多的智慧,只能用在其他方面了。】

【这样的区别投入,让东方很早就成了大一统王朝,并且稳定统治东方很多年,有非常成熟到可怕的集权体制。】

【而我们这边,智慧投入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热兵器时代到来之后,才有人用智慧改进发明了火枪、发明了加特林、发明了马克沁。】

智慧,也是生产力的一种吗?

朱厚照感觉又一下被击中了。

然后进一步释然,权术这方面李东阳、刘健等等真的是登峰造极,甚至在已经有几千年权谋争斗的历史之中,还能进一步推成出新。

可在其他方面。

譬如:时下金陵宝钞交易市场上。

这种陌生领域的东西,他们就显得比较笨拙了。

但朱厚照也相信,这只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在金陵宝钞交易市场上长脑子了,他也不一定玩的过。

就如同……他就险些弄不过徐云妙,差点被徐云妙逮住。

【美太宗·杰斐逊:罗斯福这個总结很好,智慧也是生产力的一种。我们人类社会从中世纪到今天的改变,尤其是在近百年的改变,是牛顿爵士、胡克、莱布尼茨等等这些代表人类智慧巅峰的科学家,引导的智慧潮流,带领了大批底层的学者贡献智慧而造就。】

【就如同最简单的书写,以前我们这边没有纸。记录一些东西,只能记录在岩壁上,可现在我们不仅有了纸,还有了书籍,还有了专门的学科。这些学科,又促进了大家越变越聪明……】

杰斐逊举的这个例子,朱厚照更是一下子明白了。

秦始皇批阅奏折,可依旧用的竹简。

而他们却用了纸。

这显然也证明了,智慧就是生产力的一种表现。

而当前,大明读书人,聪明人显然已经足够多了。

却还想不出把钢铁产量提升的办法,显然是大明官场的官本位思想,吸纳了太多智慧。

读书人也不屑去参与这种工匠手艺。

还有,原来火枪在短时间内可以射出一百发子弹,火枪都出现了多少年,一百多年应该有了吧。

美利坚也才不过立国百年,甚至好像格兰特都没有见过那种威力庞大的马克沁。

区区几十年,从华盛顿时期的火枪,到克利夫兰时期的火枪,就有了这么大的改变。

显然还是他们民间智慧上投入了很多,才有这种改变。

大明的读书人……当了官就开始争权夺利和勾栏听曲。

算了,不想了,不想了。

【唐僖宗李儇:所以,我们的科举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吸纳了太多的集体智慧,算是弊大于利吗?我们不应该吸纳这么多读书人,应该鼓励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在其他领域?但……这样也不对啊。世家门阀的危害,可比读书人危害更大吧。】

朱厚照一时间都想要取消科举制了。

可刚出这个念头,他又想到……不能!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本身就是皇帝用来打压世家大族垄断的。

而且,不吸纳聪明人到朝廷,放任这些聪明人给世家大族用,皇帝更加危险。

慢着!

这是大唐!

好像也不能带入大唐!

大明当前的读书人已经够多了,他们反而形成了一种比世家大族还要夸张的势力。

反而世家豪族,甚至外戚藩王,都被打压了。

只有他们一家独大了!

目前,似乎可以适当的把朝廷掌握的集体智慧,适当引导他们去另外一方面。

朱厚照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历史惯性和历朝历代不自觉修补漏洞,造成的庞大集权体制。

就,就是集权体制。

非常成熟的集权体制,罗斯福总结得好像不错。

但总结归总结,朱厚照也很快发现一个问题。

他自己就是集权体制本身最大的获利者,要想推动分权……那相当于自我削弱?

【美太宗·杰斐逊:看来,李陛下好像已经感受到了困扰。李陛下,我感觉你……不应该那么快否定你们自己吧,我们美利坚,也不见得有多么优秀的地方,你们的科举制,反而比我们这边更加公平!尤其是对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方面,比我们这边太优秀。】

【而你的集权,同样也是克利夫兰和罗斯福他们想要而要不到的东西。】

【你如果真的意识到,智慧也是生产力的一种,完全可以用你那至高无上的集权影响力,人为的把智慧生产力分开和干预,同样也能慢慢促进你们整个社会生产力改变。路易十六陛下他们,也依旧是君主集权制,也没